> 科技 > “伪智能体”泛滥的时代,九科信息用企业级智能体bit-Agent定义真智能

“伪智能体”泛滥的时代,九科信息用企业级智能体bit-Agent定义真智能

发布于:2025-09-02 12:01:27 来源:互联网

在资本热捧下,AI Agent已成为近两年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之一。

市场上超千家企业蜂拥而入,却也催生了 “伪智能体”泛滥的行业怪象:简单API调用被包装成智能体,客服机器人套个大模型也叫智能体,就连写作工具接上大模型竟然也敢自称智能体。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,企业选型周期拉长,试错成本高。

1756783572266607.png

IDC官方定义:AI智能体技术边界

针对这些乱象,IDC最新发布了《中国AI Agent应用市场概览》,为技术小白提供了鉴别“真假智能体”的便捷指南。

 

01 “伪智能体”四大特征

IDC直接从四个层面指出了“伪智能体”的技术短板。只要踩中以下任何一点,那就不能将工具归为智能体范畴:

1、在交互层面,伪智能体局限于固定模板的问答。面对用户的提问,它要么机械复述模板流程,要么陷入答非所问的循环。

2、工具调用层面,伪智能体好比胡乱拼接的积木。许多宣称集成“机票预订”的产品,既无法整合实时票价波动、座位剩余数据,也不会根据用户偏好做优先级排序。工具间是孤立的零件,而非协同的系统,更谈不上智能化的任务规划与资源调度。

3、面对预设之外的复杂场景,伪智能体往往直接报错或“请联系人工”。

4、数据处理层面,伪智能体止于“搬运工”。它们在分析财报时只罗列数字,处理文档时仅提取文本,却无法识别“营收增速放缓”的趋势,或归纳文档中的逻辑冲突。由于缺乏深度分析与推理能力,让它始终无法从数据中挖掘决策价值。

那真正的智能体应该是怎样的呢?

 

02 自主决策与机械执行的对立

IDC在报告中通过可视化对比,揭示了两类AI工作流的根本差异:

non-Agentic AI的工作流本质就是大模型的工作流,从提示词的输入到结果输出之间,缺乏可靠的、专业的逻辑链条。在这种模式下,用户不仅需要输入更为具体和复杂的提示词,而且还需通过多轮对话才能获得相对满意的结果。

而Agentic AI的工作流则是 “动态决策的闭环系统”。用户通过简单的对话,其便可以完成 “感知-规划-执行-自检” 的循环迭代。以销售数据分析为例,Agentic AI会先理解用户深层需求,动态规划数据采集路径,执行中若发现某数据源API返回格式变化,会自动切换备用接口,最终输出包含趋势预测与策略建议的完整报告。这种工作流的 “自主性” 使其能在开放环境中持续逼近目标。

1756783588142680.png

非Agentic AI工作流 VS. Agentic AI工作流

这两者的区别,体现出IDC对智能体的定义,即智能体是由大语言模型驱动的自主系统,且该系统具备感知、推理、决策和行动能力,动态适应变化情境。

 

03 九科信息bit-Agent,真正的企业级智能体

九科信息在去年便已凭借“RPA+AI”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入选IDC《自动化最佳实践案例》,如今九科更是迭代出最新的企业级智能体——bit-Agent。

1756783605173892.png

图源:IDC《自动化最佳实践案例与创新应用》报告

作为国内首个实现商业化落地的企业级GUI智能体,bit-Agent形成了工作流上的动态决策闭环。

1、任务理解和规划

在用户通过自然语言发送任务后,bit-Agent基于大模型对任务进行理解并推理出任务执行流程;

1756783621620512.png

bit-Agent强大的理解和推理能力

2、探索生成

根据生成的任务流程,对用户界面进行识别并开始执行任务,完成界面操作;

1756783636228624.png

九科信息bit-Agent可自主探索并执行任务

3、自我纠错及异常提醒

若任务过程中识别出异常,bit-Agent将尝试自主处理,若出现bit-Agent无法处理的异常情况,将暂停任务并请示用户,确保任务的准确性;

1756783650355748.png

九科信息bit-Agent拥有“动态修复”能力

4、能力生成及流程复用

在首次完成某类型任务后,bit-Agent能够将本次流程固化为“能力”,大幅减少后续类似任务重复执行的时间和模型调用成本。

1756783663895823.png

九科信息bit-Agent的“流程固化”能力

可靠的纠错机制让bit-Agent将AI的“幻觉”风险降至最低,而随着用户的使用逐渐深入,bit-Agent将不断地拓展其能力边界,持续完成自我进化。

通过这样一套流程,任何一名企业员工都能通过简单的对话,低成本、批量化地完成OA系统操作、报销单据处理、流程审批、数据统计汇总等多个高频办公场景任务。

目前,bit-Agent正在上汽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应用,其商业价值已在市场中得到充分的验证。

1756783676132840.png

九科信息X上汽集团:智能体落地案例效果

IDC的鉴别指南已为企业提供了清晰标尺,九科信息bit-Agent的商业化落地更给出了真智能体的实践范本。

在开发端,九科信息持续关注用户意见,以不断拓展bit-Agent的能力边界,目前最新版本已支持生成PPT、识别验证码等功能。

欢迎联系九科信息体验最新产品,感受AI赋能企业的真实价值,共创Agent智能体的更多应用场景

标签: